当前位置:学习帮作文体裁节日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600字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一)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每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习惯。

腊月二十四必须扫房子,其用意就是把一切穷运晦气都扫出家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给打扫干净,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到处都干干净净的,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春节拜年时,长辈是先要把压岁钱给晚辈准备好,据说压岁钱可以躲过一切恶运,孩子拿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穿编成龙形状,置于床方角,另一种是最常见的,用红纸包裹起来,分给孩子们,压岁钱可以给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还有在除夕夜那天,大人趁孩子睡着时,偷偷的把红包放在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妖魔鬼怪和年兽伤害到孩子时,孩子们可以用这些钱化凶为吉。说到压岁钱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除了压岁钱,还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也叫对联,还有一种俗称叫“对子”,它以简洁工整对偶精巧的文字,人们用最吉祥、最优美的词语祝愿新的一年有个美好的生活。每逢春节,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家家都要张贴对联,有红纸黑字,还有红纸金字的,还论是哪天哪一种都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息。为了渲染节日的气氛人们还有亲手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也很美丽。窗花也是剪纸的一种,也是我国非文化遗产之一。

除夕的夜幕渐渐地降临了,夜空被烟花所笼罩。烟花在空中频频炸响,呈现出千姿百媚景观,大地如同白昼。鞭炮声也是络绎不绝,你方燃罢,我方登场。整个除夕夜,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烟花鞭炮成了除夕夜的主旋律。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子夜钟声敲响了,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团圆的饺子,话着祝福的话语。此时,鞭炮声渐响渐止,接下来是一声声“过年好!”、“新年快乐!”问候在家乡的上空荡漾,在神州大地传递。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不吝惜笔墨于各种传统节日之上。而中国上下五千年酝酿出的传统节日中,我最为钟爱的就是春节了。

在很久以前,中国就有春节这一节日了。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除夕才爬上岸来,吞噬牲口伤害人命,男女老少都怕它。后来村里来了一个老人,告诉人们“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放炮守岁,渐渐地,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有享受美食的年夜饭,有增进感情的“走亲戚”,有妙趣横生的逛灯会……。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吃年夜饭了。桌上那一盘盘让我垂涎欲滴的饭菜,都代表着对来年的期许。一剁、一拌,清甜可口的凉菜咧开嘴笑;一腌、一卤,鲜香四溢的猪蹄憨态可掬;一拈、一炖,晶莹剔透的珍珠丸子挤作一团……每到吃年夜饭,我总是大快朵颐,酣畅淋漓。而且,吃年夜饭时,我们还可以看《春节联欢晚会》,真是一种愉快的享受。

在大年初一,我们会穿上新衣,走街串巷地拜年贺喜。在亲戚朋友家,我们会和乐的聊天,叙旧,也会交换一年来的心得收获。小朋友们会得到红包,红包代表着长辈们对小朋友们深深的爱与期待。有时,我们还会去餐馆聚餐,或是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过年时,包饺子自然也是少不了的。饺子寓意“更岁交子,团圆福禄”,是人们对来年可以顺利富足的期待。一片片雪白的饺皮,一块块散发着浓香的饺馅,将它们捏成元宝状,再嵌上花边,丢到锅中煮一会儿,滑溜溜胖乎乎的饺子就出锅了。蘸着酱油和醋,一口咬下去,一股温暖的感觉在心中回荡……

春节,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晶的一大瑰宝,它历千年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代表了团圆、祥和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三)

这个寒假,我与家人一起去了洪江古商城。到那时,正好赶上正月初五,于是我们体验了一次特别的年俗活动——接财神。

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在财神生日那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财神庆祝。在洪江古商城每年都会举行财神祈拜典礼,人们会抬着财神四处游行。听完这个传说,我更加兴奋了,“财神真会降临吗?”“那接财神的场面会不会十分热闹呢…”我伴着这些问题“泡泡”我安然入眠。

“啪,啪!”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声音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望向窗外,外面正下着小雨,那些雨点儿有时斜有时正,像在空中被天上的仙女撒星尘般挥散而下。外面有人正在敲锣打鼓,我有些紧张,是不是我错过了一场精彩表演了?我赶紧穿好衣服与家人们冲向广场。还好,他们只是在练习。虽然天空飘落着小雨,但浇不灭大家心中的期待之火。广场上的人愈来愈多,终于,大家所心心念念的接财神活动要开始了!

伴随着人们的喝彩声,财神被几个大汉抬了出来,财神一座铜像,抬起来不免有些费力。“嘿哟,嘿哟!”人们喊着口号,有节奏地抬着财神往商铺走去,商铺的老板们一个个都翘首以待,笑得合不拢嘴,心里一定想着:“财神爷光顾了我的店,今年肯定顺风顺水,生意红红火火的喽!”

我们跟着财神的队伍来到了表演地,那里已经有很多人在围观,表演者们打着腰鼓,敲着锣,热闹极了!看,那个由两人扮演的“金狮子”,它有着金色的皮毛,红色的衣服,上面还透着花纹,这气势与姿态无比的威武。开始表演了,只见这金狮子一会儿跃起,一会儿趴下,一会儿张牙舞爪,一会儿在地上滚上几圈,有时血盆大口张的老大,有时眼睛瞪的如铜铃般。这时,有人搬来云梯,金狮子一下子就蹿了上去,它随着锣鼓的节奏开始跳起舞来,云梯不时地转动,金狮子也跟着不停地转动。突然,金狮子腾空起舞立了起来,从它嘴里吐出一幅对联,上面写着“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人们纷纷鼓掌。接着,一片大红包雨从天而降散落下来,引起了一片哄动。

表演结束了,人们抢着去摸金狮子,都想沾沾福气,我也不例外,伸手摸了摸,在心里跟表演者们说“你们辛苦了!”

洪江古商城浓浓的年味,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春节,看到了不一样的美!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四)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节日,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春节。

家乡的春节开始的时间,说早吧它也不早,说晚吧它也不晚,反正就是在腊月初十左右。

刚进入腊月,小孩儿们就嚷着要买鞭炮,可大人说现在还早,还没有卖鞭炮的呢,小孩儿们都不高兴了,无奈的走开了。

终于,腊月十六这天,我们这儿有会,大人们会领着小孩去买过年时需要的物品了,而小孩儿们关心的是卖鞭炮的来了没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出来买年货、年画,把街道挤的水泄不通。

又过了几天,到了小年儿这天,小孩儿们又一窝蜂地朝商店拥去,把商店的各式各样的糖买了个精光,每个小孩儿走出商店,手里都有一大把糖,大人手里还会兜着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的当然是糖喽,小孩儿走出商店时脸上各个都堆着笑容,像中了彩票似的。也就是每当这个时候,商店老板的腰包会慢慢的鼓起来。

到了除夕夜的前一天,家家都赶做年菜,把家里再大刷新一遍。除夕这天到来时,大人小孩儿都穿起新衣,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晚上的时候,一家人围着餐桌吃团圆饭,餐桌上,有很多好吃的,都是平常吃不到的,这时,小孩儿们便“大开吃戒”,把餐桌上的食物吃个精光。一家人围着餐桌,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有说有笑。咦,是不是少了一种声音呢?对了,是鞭炮声!外面的鞭炮正在比赛谁的声音更响呢!

初二这天,一家人都要在午前到亲戚朋友加拜年,这时候,小孩儿会特别兴奋,因为可以收压岁钱了,哈哈。

紧接着,元宵突袭,人们都把落后的元宵灯换成烟花了,几乎每家人都在放烟花,有的人端着乘着汤圆的碗在看烟花呢。

正月十七,春节基本上就结束了,小孩儿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该去干活了。

这样,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就结束了,小孩儿们却又在盼望这下一次春节的到来……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光送暖入屠苏。”一年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那就是春节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就是春节的彩排了,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了新对联,小铺也开始买起了有关春节的杂物。家长也不闲着,把过年要用的物品准备充足,开始大扫除。

除夕在人们的忙碌中悄悄降临。这天晚上,家家都穿新衣服,做着诱人的美食,桌上摆着许多菜:鸡肉、牛肉、春卷……还有我最喜欢的饺子,看到这些美食,我的眼里直冒金光,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晚饭过后,我们便开始欣赏烟花,各式各样的都有:大的、小的、粉的、金的……络绎不绝,我的眼睛应接不暇。大约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奶奶就拿出了一根长长的蜡烛,把它点燃,等蜡烛灭了,我们才去睡觉,这就是我们口中的“守岁”了。

大年初一,人们都在休息,忙碌了好几天的人们,都在这天“理直气壮”的休息了。中午前,男人们拎着打包小包去拜年,女人则在家中待客,好不热闹。

如果说除夕的景色还不够美,那么元宵节这天绝对艳压群芳。传说有一个叫东方朔的人救了一个叫“元宵”的姑娘,但姑娘却不能和家人团聚,东方朔决定帮她,正月十五这天,让百姓进城观灯,在灯笼上写了元宵二字,这才得以让元宵和家人团聚。所以这天便被称为元宵节,又因为这天汤圆做的好,所以要在这天吃汤圆。

元宵这天的灯笼五花八门,有的是纱的,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画彩绘的。天终于要黑了,几千只灯笼霎时点亮,灯光照亮了天空,照亮了太湖。光亮如同白天,顿时欢呼声响成一片。灯笼在太湖中倒映了出来,人们拿出小灯笼转来转去,一个个如同一朵朵美丽的星花。灯笼一上一下就像一条游动的火龙。

一方寸土养育一方人。漾西这片土地养育了乐天豪爽,活泼开朗的漾西人,灌溉出丰富、多元的漾西文化。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六)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到,家家户户真热闹!一年之中,过春节应该是大家最喜庆的日子吧。

按照我们广东的规矩,春节从扫尘开始了。扫尘顾名思义就是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扫尘的传统风俗,由来已久。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叫“扫房”。在年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一直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顶天花、墙壁上的尘垢蛛网,谓之扫去“穷运”、“晦气”,来年清吉。

对联窗花,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大人们拿着崭新的对联,踩上凳子,将对联整整齐齐的贴在家门口。贴福字可还真有讲究,要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着福气到家。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新衣服。衣服、裤子、鞋子、袜子,样样俱全,焕然一新。即使没有鞋子和袜子孩子们也总会拥有一件新衣裳。第二件事就是买各式各样的零食饮料,薯片、饼干、利是糖等等各种零食。恐怕第三件事是买玩具或用品,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们。

春节眨眼就到了。年三十晚,大人们准备年夜饭,广东人必备的白切鸡,清蒸鱼,各种美味佳肴大饱口福。一口接一口,吃个不停,一勺接一勺,美味不会停。恐怕是吃完这顿饭就要胖个三四斤啊!在我们老家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就是在吃完年夜饭后我们要用柚子皮熬的水来洗澡,从头淋到脚,寓意着将来年的厄运都统统洗掉。煮好的柚子水倒倒一个大盆中,放进浴室,香甜的柚子皮散发着迷人的味道,使人忍不住喝上一口。洗完澡换上新衣服新鞋子,拿上背包和同学们,朋友们,亲戚们在楼下玩耍。

大年初一,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和同学朋友玩个够。吃好玩好睡好,真是又舒服又轻松啊!不过一年之中,也就只有这几天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啦!赶紧看这几天好好嗨皮嗨皮一下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风俗才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七)

家乡的春节风俗宛如夜空中的群星般数不胜数,但最璀璨的那一颗星,要属英歌舞了。

英歌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始创于清朝年间,根据宋朝梁山伯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创编,一般由108人参演,代表108位英雄好汉,是潮汕地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年春节,我都会在家门前观看英歌舞表演。

“嘭嘭嘭……”随着震天动地的鞭炮声响起,锣鼓声敲了起来,早在一旁等待的人们也发岀了强烈的欢呼声。一位穿着精致服饰的花脸演员扛着一面绣着“英歌队”的大旗,从一个小巷子里缓步走岀。紧接着,梁山好汉中的时迁登场了。时迁手执布制长蛇,穿梭腾跃,调整队形,交流舞姿动作,引出身后的队伍。时迁站在队伍的最前头,舞动着手中栩栩如生的蛇。那条蛇仿佛化成了一条祥蛇,在云间穿梭,为人间撒下好运,驱鬼避邪。这也正印证了英歌舞的精神内涵,扬正压邪,给人民带来吉祥平安。

当英歌队的演员们经过我家门前,外公急忙鸣炮邀请,这时舞者们便多停留一会,这也意味着我们家今年可以顺风顺水,好运连连。

在鞭炮燃放发出的烟的缠绕下,英歌舞显得更加神秘。英雄好汉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当中,有挂红须的扬志,有挂黑须的李逵,也有和尚打扮的鲁智深,男扮女装的孙二娘等等,他们拿着表演道具,表演着各自独特的武功。拳攻腿踢,棍击枪刺,刀光剑影,让一旁观看的人们不禁大声叫好,身体不自觉地跟着锣鼓律动起来。

英歌队走过的街上,火红的灯笼悬挂着,鞭炮的碎屑静静地躺在地上。孩子们随着歌舞跳起来,拿着新买的玩具打闹着,随手捡起鞭炮屑甩在空中。整个世界充斥着红色。应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英歌队走向了远方,但我们的心仍旧无法平静,内心被过节的喜悦笼罩着。

家乡的春节风俗还有很多,比如拜灶神,做糕粿,酸醋鱼等,每一样都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流芳百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让春节丰富多彩,享誉世界!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八)

我的家乡在石林,那里山清水秀,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在我们那边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要在过年的当天把家里都打扫一遍,并把福字贴在大门上。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在石林的一个小村庄里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大年三十上午的时候,大家会一起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那天,我才刚准备起床,奶奶和爷爷已经在打扫房间了,我见后也赶忙起床帮忙,爷爷对我说:“今天可一定不能忘记打扫房间,从前有一个传说,在这天会有许多神仙来人间游玩,并且会带走家里不好的事情。因此在这天,家家都要打扫房间,把不顺心的事通通扫掉。”

我听了之后,赶紧动手打扫起我自己的房间。把我自己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这时,奶奶走了进来,给了我一张圆形的福。

我见了就拿来了透明胶,正准备贴在门上时,奶奶对我说:“这可不行啊,‘福’怎么能这样子呢!一定要倒着贴,寓意着‘福到’。”我听了,不禁想到:“原来过年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啊!”我问奶奶:“这有什么有趣的传说吗?”奶奶听了,乐呵呵得说:“当然有了。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不得不说,春节的习俗可真有趣啊!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九)

关于家乡过节的习俗有很多,恐怕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春节了。

村子里过年,总是有些有趣的风俗要讲的。毕竟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了。

我们这儿,才刚到腊月初,大家就忙起来了。村道上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孩子们跟阵风似的,还边跑边喊:“过年喽!”有时我们凑在一起,悄咪咪地商量着什么。似是商量好了,便跑到路上排成一排,游行般边走边喊:“腊月年终月,腊八忙碌节。喝豆粥,去病邪。祭灶神,求平安。迎福气,除厄灾。”大人们竟也不恼我们这样喊,许是觉得吉利有趣吧!

我们这儿管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晚时,喝了这粥,便算是过了腊八。大人们更是忙得抽不开身了,忙着准备春联、爆竹,以及过年要吃的食物。这可马虎不得,除了年夜饭的食材,还有一家人几天要吃的食物。一般来说,店铺初七才开门。孩子们可不管这些,只要有吃的,他们怎么都开心。

于是,大人们前脚刚腌好酒糟肉,后脚孩子们就缠着让做糖瓜粘。一般糖瓜粘要做好多好多,分三拨。第一拨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神用的,目的是糊住灶神的嘴,让他到天上只说好事。第二拨是孩子们吃的,第三拨则是备着待客的,待到有亲戚朋友来拜年时,拿出来招待客人。

小年过后,二十七到二十九就该蒸馍了。馍馍要蒸好几笼,存上两大缸,是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的。这是因为民间有正月十五前不擀面的风俗。大年夜前两天,便该“扫社”了。里里外外都要打扫得一尘不染,这呀,是因为往后几天都不能动扫把了。“初一不劳,初五扫穷,初七不出,初八不入”,虽然听着奇怪,可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开化,很多习俗慢慢淡了。但在老一辈人的心里,这些讲究里,有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与向往,也有对旧传统的怀念及依恋!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十)

中国有五十六个不一样的民族,大家居住在祖国各地,每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西安,逢年过节就有许多不一样的风俗。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就算是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要祭拜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家家户户都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陕西关中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

说起礼馍,别处可不常见。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拌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房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大年初一讲究不出门,不能走亲戚,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娘家。初十到正月十五,称为“追节”,舅舅要带着灯笼和自家用面蒸的鱼到外甥家,给外甥“送灯”。正月十四晚上,有新媳妇和新生小孩的家里,要把自家蒸的花馍摆出来看。

年三十晚上,各家灯火通明、彻夜不眠,围炉“守岁”。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晚辈给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我们都要穿上新的衣服,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独有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