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帮作文体裁节日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800字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一)

每次过年,我们那里都很热闹,尤其是到了正月十五更是年味十足!每个村里都会进行历代传承的舞龙灯的习俗。

一般到每年正月初八左右,村民们就会开始做筹备工作,他们先会在天黑后到隔壁村的山上偷龙头竹(就是用来制做舞龙灯的灯头包括龙身用的竹子)选择两根又粗又直又长的最好的竹子砍下来制作龙头用,同时会在竹子根部旁边放一个红包,与其说是偷不如说是买,但不知道为什么老底子就是这样留下来的规矩或者说是方式吧!待龙头制成后,再用一种油满蜡油的纸糊成灯罩可以把蜡烛围起来,使烛光不会被风吹灭,绘上花鸟或者是写上有祝福或吉祥喻意的字,然后罩在插好四边竹条的灯板上,每一条灯板的下面都有一个把手,大概有三四十公分长,当灯板扛肩上时可以用手抓举不让灯板脱离人身,可以更加肆意的舞龙用。

最后把大龙头的全身都绘上鳞片,把眼睛点亮,敲锣打鼓一番再放上鞭炮,给龙头做完开眼仪式,就正式可以出灯啦!

等到了晚上,到处都开始放起来烟花,龙灯也就一个村一个村的转了起来。各种各样,有时两条龙灯相遇,那就更有趣了,它们开始互相比高,哪个村的龙灯更高就代表那个村的运势更旺,大家使出全身劲头把龙头举高,后面接好的灯板也就是龙身一起跟着盘旋了起来,各种欢呼、呐喊,热烈的气氛在紧锣密鼓中表现的酣畅淋漓!

有一种龙灯,特别好看,它有金灿灿的龙身和小小的龙头,它舞起来的时候,是用一根长长的木棍,可以一圈圈的盘的很高,由于龙身这间的连接处是软的布质,所以还可以随意的高低错落,此起彼伏,时而弯曲时而旋转,就像真的龙在天上盘旋似的。还有一种龙灯,又特别奇怪,一个灯笼一个灯笼都是断开的,一个人举一个,一节一节的,滑稽极了!舞龙灯的同时,一旁的烟花也是一个接一个的,多种多样,绚烂无比!

还有一个很难见得到的场面,四条龙居然遇到了一起,在小操场上,各村舞龙的村民们都跑的飞快,四条龙灯的身子几乎占据了整个小操场,在漆黑的夜色下闪耀夺目、光芒万丈,尽情飞舞!真是太壮观了!

这样的灯会,一般会从每年的正月十三开始持续到正月十六,从我爸妈小时候记事起一直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家乡东阳的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二)

正月十五的前几天,恰恰是这一年中最悠然、最快乐的时候——即没什么农活,而一年未见的亲人此时都聚在一起。

正月十五总少不了一件传统仪式——点灯盏儿。不像城市中锦簇的花灯,这是农村里星星点点的光。

灯盏儿,这样好吃的东西,总也配得上这样诗意的名字。在老家,正月十四下午,便都忙碌起来,这是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节日仪式。瞧吧,几个能干的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在她们灵巧的手中,一个个灯盏出现了——这像是一种小小饼,而馅却是红糖,咬起来有些像年糕。但原料确实那样朴实——黍子,他散落在北方的大地上。

你放馅,我压面,不一会儿,一个个直径五六厘米的“灯盏儿”便放满了一大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它金黄色的身躯,怎不叫人喜欢呢?

正月十五的晚上,大人们便在每个灯盏儿上插上麦秸秆,在麦秸秆上面缠上沾了香油的棉花,点燃后放在屋里的角角落落。不一会儿,一个个闪烁的星火遍布屋里、院内。关灯、锁门!啊,这样漆黑的夜里,却只有这星星点点的火光为我们照亮!懂习俗的老人便拿着灯盏儿在孩子身上点一下——这代表一年都不生病;放在鸡窝里——鸡多下蛋;放在床上——祈福身体健康,孩子不从床上滚下来……。这仪式代表的是一年的好运气,算是一场隆重的大会。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我们最爱的,最喜欢拿着灯盏儿乱走乱窜,因为在我看来,这像是一个小灯笼,足以为我点亮前方。也有时候拿着灯盏儿和朋友们跑着嬉戏,而这时,也总传来大人的叮咛:“别乱跑,别摔着喽……”在我们心中,这是欢乐的代表。

第二天,便要把放在鸡窝、水缸、窗沿等地方的灯盏儿收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在火炉子上烤灯盏儿一边聊天。你说说天南,我说说海北,再说说今年的打算,预测着好收成。灯盏儿,是那样甜,那样软,而亲人之间的爱意是那样浓,让我们团聚在一起。

如今,一大家子的人又各奔西东,分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就像那被放飞在空中的风筝。但什么时候一收线,便都会回来的,那是根。

在记忆中星星点点的火光,是那样美丽。

我愿所有的习俗都能流传下来,以给许多人童年的记忆吧。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明月当空。手中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便总能想起家乡——富拉尔基的元宵节。

这一天,北方的家乡早已冰冻三尺。即使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也阻止不了人们的热情,就像无论天色多黑,月亮也照样露出笑脸。

元宵节夜里和除夕夜大不相同,除夕夜里家家都吃着饺子看着“春晚”。而元宵夜,似乎没有几人呆在家里,统统都要出门散步。有句老话——“十五走百病”,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天一擦黑儿,人们便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热闹非凡的街上。就连机动车道也淹没在人群中。人们摩肩接踵,无不欢声笑语。小孩子们头上戴着一闪一闪的亮灯发夹,有的摇晃着手中正在燃烧的“摇花”,用力转成金色的“光圈”并甩出颗颗火星。我和弟弟总是提着个“哇哇唱歌”的灯笼,蹦蹦跳跳地紧跟在大人左右,生怕被人头攒动的“激流”冲走。那时,我看到最多的便是大人们的腿。

街上的孔明灯,一个又一个晃晃悠悠地飞向光盘样的月亮,像一只只候鸟,成群结队地飞出一波又一波。礼花还在空中炸出千朵万朵的笑脸,似乎想与这明月比上一比,比不过,便散开,又有一个,化作彩色的旋涡,在这氤氲的瞬间里飘渺……

去冰面上“滚冰”是这个节日里最不能少的。

大街的尽头便是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江面了。拥挤的人流,来到江面上便一哄而散。仿佛冰面有一种魔力,刹那间,人们“啪”“啪”拍在冰面上的身影此起彼伏。我和弟弟在冰面上放肆地滚着,妈说,这会把来年的灾病统统滚掉。

树上悬挂的彩灯似乎早有准备,接二连三地闪着炫丽的灯光把冰面照得像一个巨大的舞台。人们的鼻子红彤彤的,眼睛亮晶晶的,就连大人们也孩子般打起“出溜滑”来,也要在这多彩梦幻的世界里玩儿个痛快。

玩累了,回家煮一碗元宵,看着它在碗中圆滚滚地冒着热气,白糯的外皮上咬一大口,芝麻花生混着甜滋滋的馅料立刻激荡整个味蕾,再喝一口汤,一切寒冷与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

富拉尔基的月夜模糊而明亮,元宵甜糯而清香,元宵节灯烛辉煌难以忘怀!它埋藏在我记忆深处,不能忘记,永远永远……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四)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

相传,是汉文帝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称为元宵节的,我们也可以把这一天叫做元节、元夜、灯节。这天晚上,街上处处张灯结彩,而赏灯,猜灯谜,吃汤圆就成了人们的主要活动。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庆祝活动出现了,比如放烟花、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等等。

我们社区也不例外,每年居委会都会在小区门口的空地上举办一些活动,吸引人们来共度佳节,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的元宵节。记得那天晚饭过后,“工作狂”妈妈忽然说要带我到楼下参加活动。为此,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到了一楼我远远望去,只见社区门口搭起了一个个红色的帐篷,帐篷里挂满了一排排红色的小灯笼,就像一条条红色的圆球链子。近看,那些小灯笼好像又变成了一团团燃烧的火球,悬挂在帐篷之下,人们在这些“火球”底下来回穿梭,热闹极了!

晚上八点,活动正式开始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猜不透的灯谜,这些我都不大感兴趣。我被一个名叫“蒙眼睛贴猪鼻子”的游戏活动吸引住了,现场很多人,我踮起脚看了好久才看清楚游戏规则。经过15分钟漫长的等待时间,终于轮到我了,被蒙住眼睛的我一只手拿着“猪鼻子”,另一只手在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刚走两步,才发现这个活动并没我想象中那么容易,眼睛被蒙住了什么看不见很容易走偏,而且走路全靠感觉。变得焦虑的我心想:“什么时候才到终点啊!”就这样大概走了十五步,我的右手突然摸到了画板,于是我双手拿着“猪鼻子”盲目地往前一贴。然后,就听到有人拍着手大喊:“太好了,贴中了!”意外的我连忙把眼罩摘下,发现刚刚好贴中。我高兴得跳起来,在人海中寻找妈妈欣慰的目光,但却不见妈妈的踪影。于是,我拿着奖品到处寻找妈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终于找到她了,她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向我走来。

“饿了吧?快,趁热吃了吧,可好吃了!”

“谢谢妈妈,这个,送给你。”

就这样,妈妈接过我的奖品,我端着妈妈的汤圆,大家都笑了。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五)

叶文琦

说起家乡风俗,一定少不了我最喜爱的元宵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正是为它所作。今天,我就给你介绍一下上海的元宵节吧!

那天早晨,天空显得格外清澈,湛蓝。我转头看了看身旁的日历,想起当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满心期待……果然,晚上外婆早早地为我们做了好吃又好看的酒酿汤圆。一个个小汤圆静静地躺在碗底,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珍珠,十分惹人喜爱。吃过汤圆,如往年一样,妈妈带着我和外公一起去城隍庙赏花灯。

在城隍庙门口人头攒动,只见人们脸上个个都挂着快乐的笑容,有的手上提着灯笼,有的用手指着各色的花灯有说有笑,有的拿出手机拍下这些美景……我也不甘落在其他人后头,一手拉起妈妈,一手拉起年迈的外公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到了城隍庙。那里灯火通明,把漆黑的夜晚映照得格外明亮。各色各样的灯笼在我们的头顶忽明忽暗地闪烁着。各种特色小铺传出了阵阵吆喝声,食物的香味弥漫在人群中,只见一个葫芦状的灯笼在我的头顶上方闪烁,上面隐隐约约显出一则灯谜。娘娘懿旨刀下留人(打七字常言)当我还在思考时,妈妈立刻猜了出来:“哦~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我们乐此不疲地猜着灯谜,一个又一个的灯谜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紧接着,我们走上了九曲花桥,五彩缤纷的花灯显得格外夺目,我的眼睛根本移不开。你看左边,一个财神手中抱着金元宝,脸上露出笑容,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仿佛在祝愿着我们招财进宝;你再看右边,岳飞身上被他母亲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祖国的一份子,要为祖国做贡献。你看那神气活现的孙大圣,头顶凤翅紫金冠,身披锁子黄金甲,脚踏藕丝步云履。一手持金箍棒,一手放在额前,仿佛用他的火眼金睛探查妖怪……最后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合适位置拍照,留下了今年元宵节的记忆。外公拍着手,脸上露出了欢欣的笑容,最终喃喃地说:“这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奇故事啊!”

这就是我家乡元宵节习俗,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你喜欢吗?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六)

今天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元宵节。

相传元宵节是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汉武帝在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在唐宋时期元宵节才是最为繁荣隆重的,老百姓举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闹花灯、舞狮子、“南吃元宵,北吃饺子”耍龙灯、踩高跷、划汉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十分热闹了。

虽然以往元宵节十分热闹,但是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资料与民间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了,正月十五赏花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法定之事。

由于今年疫情的原因,许多大型活动都取消了,而我最喜欢的元宵节的两大活动:猜字谜和赏花灯就少去了赏花灯这项活动,但是为了弥补一些元宵节的乐趣,于是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猜字谜。

我找到了一个废纸箱,接着在网上找一些字谜写在纸上撕成条放在箱子里,这样一个简易的小装置就做成了。

首先,老妈来猜,她先在箱子里摸了一会儿,接着拿出一个纸条“三水压倒山”老妈一看到这个字迷,眼睛瞪得宛如灯泡一样大,这可是我精心挑选的一名“大将”呀,!我心里小声嘀咕着,是“当”妈妈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这都能猜中?不愧是吾妈呀,我不仅赞道,而妈妈也笑着说,:“贝贝也抽一个!”那眼睛宛如利剑一般,这分明是笑里藏刀呀!无奈之下我只好抽了一个“一口咬掉牛尾巴”我激动的说,这可是最简单的一个呀,于是谜底也就张口就来:“是告”没错,妈妈欣慰的说,接着就是老爸了,老爸更惨,抽到了“草上飞”如果妈妈那个是“将军”那老爸这个就真的可谓是“国王”了,老爸怎么猜都猜不出,无奈投降,才知道了原来谜底为“早”就这样,字谜在我们家一家三口中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元宵节过去了,就将迎来开学,开学之后我们就要认真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努力,而且还要拼命因为“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能优秀!”

祝大家元宵节阖家团圆!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七)

朱丽妮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人悉盼之,其乐无穷。

默然静待着,猜灯谜活动迎面向我们走来。漫步长廊,仰头望去,灯谜如彩旗般,随风飘舞;又似天女撒下的小彩信,摇曳生姿,五颜六色为校园锦绣添彩。而狭小的长廊上早已是人山人海,熙来攘往一片。同学们拿着本子紧盯着灯谜,不时记录着,那一条条灯谜上挂着的是同学们热忱的心,所有人都想换得奖品,让棒棒糖的味道溢满口腔,让心头漾满甜蜜……

猜完灯谜,回到教室。教室里挂满花灯,五光十色,绽放华彩。“艳艳灯笼高高挂,为求福祉几万年。”

接着便是包馄饨了,笨手笨脚的我,拿起一张面皮摊在手上,一只手夹完馅,刚想放上去,谁知,筷子一松,馅滑落下来,真是狼狈。看看周围的同学,大家都和我差不多,相视一笑,继续包。诚然,高手在民间,我的同桌,一手摊皮,一手夹馅,双手翻飞,一会儿一个馄饨就包完了,看她盘子里的馄饨,个个挺着肚皮饱满骄傲。再看看我包的馄饨,不是瘦骨嶙峋低着脑袋如同吃了败仗的士兵,就是肚皮太过圆润馅都溢出来了。我不由叹了口气,一旁的家长志愿者看到了,便开始手把手细心地教我,跟着她一起做,双手仿佛也变得灵巧多了,很快包完了一个,看着同样骄傲如将军的馄饨,我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学们,老师们,家长志愿者们,大家个个忙的热火朝天,教室里喜气洋洋,幸福一片。

煮完的馄饨,个个饱满圆润,仿佛和我们一起庆祝佳节,有些都笑破了肚皮。品尝着自己做的馄饨,嫩嫩的皮滑入口腔,滑润美味;饱满劲道的肉粒徜佯于牙尖,回味无穷。

晚上杨老师带着大家来到操场,提着自己制作的灯笼,撑着伞漫步于雨间,别有一番情趣。夜色三分,操场上处处是欢声笑语,抬眸“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一处纯白淡雅,那一点幽紫沁人,这一块橘黄动人,那一团粉红妩媚,如梦似幻,如诗似画。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好的氛围中,流连忘返。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细品苏守真的诗,无疑符合着如此场景,如此心境。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八)

中国具有传统美德的春节,是在每年最后的一个晚上开始的。而你知道吗?继新年之后的第二个节日是什么?那就是元宵节了。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便开始闹元宵了,到十六这天基本结束,大红火三天。于是,各种娱乐的民俗活动就红火起来了,因此,人们也叫十五闹红火。诸如,我们当地的踩高跷,扭秧歌,舞龙灯,猜灯谜,二小拉车车……

元宵节这一天早晨,我们一家人早早起了床,准备出去看大街上的扭秧歌,猜灯谜等节目。二姐想在城里看,而我呢?却想回村看。经过我们的一番讨论后,决定先回村看再回城看,这样乡下城镇两不误。这可把我高兴坏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哼着小曲,坐着小车回到了奶奶家。一进村口,我就看见了一排扭秧歌的人从车子旁扭过来。我们把车停回奶奶院里,便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上,人山人海,人来人往,都站在四周看扭秧歌舞,中间空着一个大场子,扭秧歌舞的人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扭得非常带劲。音乐也是现代歌曲,那些扭的人踏着节拍,翩翩起舞。音乐不仅陶醉了扭秧歌舞的,就连旁观的人沉浸在其中。秧歌扭完之后,接着便是舞龙灯,你应该知道舞龙灯是怎么表演吧,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就由我来和你解释吧!舞龙灯表演的是一个人在前面撑着龙头,一个人在后面撑着尾巴,两个人在许多柱子之间灵活的跳来跳去,穿来穿去,真如游龙,舞龙的人还不时做出高难度动作,看得人心惊胆战的,不过还是很刺激。

而我还是喜欢猜谜灯,说句实话,我想表现表现我的小聪明。来到灯迷场地,哇,各种各样的灯笼上面都挂着字条谜语。这里聚集着不少的人,好多人在猜字迷,吵吵闹闹,大人小孩激动不已。有的人在查手机,有的人在翻书,有的人紧锁着眉头在思考,他们想出来之后蹬蹦蹦跳跳的来到了领奖台,换奖之后就继续高高兴兴的猜下一个字谜。而没有猜出来的人,也不灰心,也不失望,跑过去高高兴兴的继续去猜下一个。我和姐姐猜了几个,也没去领奖台领奖,只是姐弟俩互相逗着乐。

当然,关于元宵节有趣的事情在农村还有很多很多,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但我感觉到农村人享受着元宵节的欢乐、温馨与祝福。

我们还是按照约定,赶着回了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