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帮作文大全300字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在不同的地方,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习俗。

在温州水头这一带,有许多很惊悚但又很好玩的习俗。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温州水头的习俗吧!

首先,我们温州水头人大部分都是信佛的。每到除夕的时侯,广大群众就会选出一个有神或神运降临在他头上的人,让他从20多米长的,有火的,很烫的地面走过。每次见到那场面,都让人我看着直起鸡皮疙瘩。但是,那个人还是大胆地从有火的路面走过。一切好像真如有神助一般,那人就好像一点儿也没事,直挺挺地走过去。

还有一个更让人激动地一蹦三尺高的习俗,就是——如果走过火地的那个人没事,那么就还得坐在一个“刺猬椅”。那是一个个长满铁刺的座椅。只见那个人就直接走上前去,用力地坐了下去,竟也没事,吓死我了!

你说呢?温州的非文化传统习俗是不是很神奇很独特?是不是好玩又有趣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

杨鑫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味道。拜年是我国中华传统习俗。在离春节的一个星期,我国火车地铁,飞机都是春节高峰期,高速路上异常拥堵。临近春节街上就会多出现一些小商铺,这些小商铺都红彤彤的,铺子上挂着春联各种祝福语这对联上都有,过年前会过一个小年就像是春节的彩排,但没有过年的那么隆重罢了!

大年三十到,也就是说家门前放鞭炮在异乡的人们也必定会赶回家中和家人团聚。到夜晚人们是要守岁的,除了那些不满周岁和年迈的老人不用熬夜。大年初一到,每个人都穿着新家人们去拜年。当长辈的人要给小辈发红。在这天每个人都忙明着给小辈发包。在这天每个人都的不得了妇女们在家中准备酒菜招特客人,而男人们在招待客人小孩子则成群结队地放鞭炮,重点有红包。拜年是非常好的节日,它可以让家人团聚。( HTTpS://XueXiBAnG.NET 发布 )

家乡的风俗作文(三)

过年趣事之吃饺子

刘胜贤

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吃饺子、看春晚。今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吃饺子。

晚上奶奶包了几大盘香喷喷的饺子,其中有几个饺子被我悄悄动了手脚。我在心中暗自窃喜:今晚哪个幸运儿会中头奖呢?

饺子煮好了,我盛了一大碗跑到电视机前配着蘸料吃得津津有味。猝不及防的是,我竟然吃到了被我放姜和辣椒的饺子,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当时没有人可以体会到我的绝望,由于我是大口大口吃的,姜被咬碎了,辣椒也吞了,喉咙火辣辣的,感觉一张嘴就要喷出火来。

上过自己的当,我便不敢狼吞虎咽了,而是先咬破皮看看里面的馅儿是啥。好在被恶搞的饺子被爸爸吃到了,我幸灾乐祸地笑出声儿来,心想:这下应该没问题了吧!正当我准备大快朵颐时,谁会想到居然还有一个恶搞饺子在我碗里,那时我又一次绝望了,旁边的家人都笑破了肚皮。

呜呜呜,以后再也不搞恶作剧了。不过饺子是真的好吃!

家乡的风俗作文(四)

邱培桢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我的家乡在崇仙,也有它的习俗。我的家乡元宵节前后会打香火龙。

香火龙是用稻草做的,先是把稻草绑在一起,然后在稻草下面插上一根木棍做把手,在上面插满香,一共要做九个,因为要有九个人打。“九”的意思是长长久久,寓意美好的日子长长久久。因为是香火龙,不是布龙,所以总是晚上打。在漆黑的夜晚,红红的香火舞动起来,真像是一条真龙在腾挪跳跃。

龙是吉祥的象征,把香火龙请到家里来,在家里转几圈,可以驱凶,交好运。然后到山上祭拜山神,再把香火龙烧掉。把香火龙烧掉,就是把每家每户带走的鬼祟烧掉。烧掉的龙每年又会复活。等到又一个新年到来,人们又开始盼望新火龙的到来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快来说说你的家乡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

徐雁楠

我的家乡是水吉,我家乡的民俗是——水吉庙会。

每年农历正月廿一是建阳水吉民主八角井真如一寺“祖公老佛”出巡,的擎佛踩街的活动日。

踩街活动在晚上的大庙平进行,时长4个小时,擎佛踩街活动由金沙大道,龙灯鱼灯,花灯,12生肖灯,板龙灯等等……随行。在队伍后面便是由50名青壮年轮抬着“祖公老佛”的神像,神像所到之处,百姓不得不鸣炮迎接,许多观众还会用手触摸神象以表示对“祖公老佛”的信仰,年长者则用点好的香换神像面前的香炉上的香带回家,以示北把“佛光”和平安带回家,庙会中不仅有“祖公老佛”还有许许多多的小佛,以及大佛,还有舞龙舞狮,有时候烟花都非常壮观。

整个踩街队伍五百米余长,十分壮观,观众人数达万众之多,大庙平人山人海,闽北各地均有群众前往观看,彩家规模在闽北各乡镇堪称第一!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

古尔邦节

马岩明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举行。它和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

古尔邦节那天,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都要让家里的男人去宰羊或宰牛。他们会用锋利的刀从羊脖子处切开,把血放光,把皮割下来,再把肠子洗净,装到袋子里。回家、烧水,焖一锅美味的羊肉汤,喝完羊肉汤,羊肚汤也随之而来。剩下可食用的杂碎,也被塞进肠子里,煮熟,那可叫一个美味!连牙齿和胃口不好的爷爷也要吃上七八节,堪称我们家的最爱!

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杀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不宰眼瞎、腿残、少耳、少尾的牲畜;所宰的肉会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朋好友、一份济贫。

古尔邦节,我们家所有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十分的幸福。它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举行古尔邦节时来我家玩哦!

家乡的风俗作文(七)

杨悠然

每个人的家乡多姿多彩,风俗是各式各样,今天让我和你分享家乡的风俗吧!

大年三清晨村里的长者在五爷爷家五位长者决定亲自杀今年的年猪,将猪捆在了长条板凳上,五位长者轮流上阵,五爷一刀捅进猪脖于,猪血如泉般喷涌而出,二爷爷将猪剖开掏出内脏砍下大骨,整套动作不像位近古稀老人;三爷爷将猪后腿砍下做火腿;五爷爷剩下的分给亲们,奶奶们也在厨房里忙活,做着香气满满的菜。还没一会儿,胡笑瓜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是一道凉拌菜上来了,接连是叉烧肉锅都依次上了。

我认为我们的春节是美丽的,温馨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八)

马睿阳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那我的家乡呢?在中国古代的时候,那里也有包饺子的风俗。

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来治病羊肉和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而现代是深受东北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东北小吃,也是东北的年节食品。有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而包饺子的步骤也再简单不过了"饺子馅儿:先把肉馅用水搅匀放入葱花,姜,蚝油,生抽,盐,搅匀备用。面皮:和面,揪剂子,压扁擀皮。然后再用面皮把肉馅包起放水里煮熟就可以了。

这个家乡的风俗呢,一代一代传承着,我们也从这种风俗当中感受到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特色?什么是传统?这就是我们特有的家乡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九)

赖静娴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风俗,就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要打火龙。

差不多天黑时,人们打着火龙从祠堂出发,到山上走一圈,以示祭山神。中途有一棵老树(据说是社官),打龙的人要在那里插没点着的香,然后拜几下,再继续走。这个过程,大概要两个小时。回到祠堂门口再祭拜。整条龙从台阶上下来,就像真的龙下来一样,龙头在那香火的映照下仿佛在凝视我们。龙身被舞动的香火笼罩,像披上红光的铠甲在那里扭动着。龙尾扭动,就跟真龙一样,活灵活现。舞龙灯的人一会儿蹦跳,一会儿快走,整个火龙像是燃烧了起来,映红了整个祠堂。

下来之后,由一位领头的说话,说一些我们的历史,祝今年怎么好,说完后,龙先进去祠堂里,把龙放在桌子上,我们再拿着没有点燃的香进去,插在龙的身上。不一会儿,龙的身上便全是香了。寓意着香火旺盛,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旺盛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

妈妈的家乡在西北,每到春节,那儿的年俗可真不少,有除夕晚上守岁、给长辈拜年、走亲戚、收压岁钱、看社火、初一饺子初二面……这当中,最有意思、最热闹的当属社火了。

社火是什么呢?社火就是汉族庆祝春节的一种民间狂欢活动。城市里,社火队走街串巷,向市民拜年;农村中,社火队挨家挨户,把欢乐带给百姓。

你听呐,远处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那一定是社火队来拜年啦!我们快去看看吧!只见社火队队员们脸上画着浓浓的妆,身上穿着颜色鲜艳的服装,装扮成各种角色,有举旗子的,有打鼓的,有扮猪八戒背媳妇的,有舞龙的,有耍狮子的,还有踩高跷的呢!表演精彩纷呈,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社火队所经之处被围了个水泄不通,站在后排的还得踮起脚尖儿,伸长脖子,大家都想看看这些好把戏呢!

西北人家的社火闹新春带来了欢庆的气氛,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儿。这是每年春节我回大西北必定不会错过的节目。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一)

任雪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又到了,新年当然有很多习俗啦。

新年里我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啦,那种“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在你的耳边回荡,时而小,时而大。真的有够爽的。

每到年初一的时候回老家走亲戚,都要在家门口的土地上放几沓鞭炮,“噼里啪啦!”,红色的鞭炮屑满天飞,像极了彩带在天上自由自在的舞蹈,放完了再看看地上,似乎是铺了层红色的地毯,满满的年味儿,真的斯国一。那种感觉,爱的味道一辈子忘不了。

你瞧,有些人因为放鞭炮而害怕,惊恐的捂住耳朵;有些人,不但不害怕,还大声的尖叫;有些人,站在离鞭炮近的地方,嘚瑟的摇着腿,像是在叫嚣。

我太喜欢过年啦。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挽归符”这首《元日》描绘了我国人民喜度春节的盛大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在我们家乡的风俗过春节时要吃团圆饭和守岁。

爷爷说:“团圆饭是过年人们借助饮食活动来表达华夏民族群体文化心理的一种方式,团圆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广大华夏子孙后代的受众群体。在大年夜丰盛的年菜美食摆一桌,家人围坐桌旁,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欢笑。

妈妈说:“团圆饭虽然是过年中的饮食活动,其实它已经超过了一般意义“吃”的范围,而上升为一种文化娱乐与精神审美活动,因此团圆饭是承载数千年华夏民族“年文化”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蕴含呀。

其实过春节除了吃团圆饭还有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三)

李爽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虽然没有都市的繁华,但有着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大秧歌,更是小镇上一道风景线。

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个个都能扭上一段!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镇上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便响起了“咚咚”的锣鼓声,这声音像一种号令。不一会儿,乡亲们便陆陆续续地来到广场。他们手中都拿着扇子和手绢,一时间广场上变得热闹非凡。大秧歌扭起来了,虽然大多数是老年人。可他们脚步轻盈,姿态优美,动作极为协调,尤其是手中的扇子和手绢舞的那是出神入化。舞出了别样的风采,尽情的挥洒着他们心中的喜悦和幸福。此情奇景,演的一些孩子们心中发痒,也争着进入秧歌队伍中,那一条条彩色长龙也越来越长了。

哦,家乡的大秧歌,你沉醉了家乡人民的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四)

姜辉腾

春节,是每个中国人的最爱,在这个节日里,可以干很多有趣的事情。而使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奶奶的炸黄全——这是我们湖南的传统美食。

炸黄全分为三步:一打、二搓、三炸。首先打好几个蛋放入面粉里,其次,还可以加肉剁碎放进一起炸。把弄好的面粉搓成一角,再捏下一小团放入油锅中,炸得酥脆嫰黄。

每年,奶奶都会炸黄全,我每次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一急得团团转。因为奶奶做的黄全不仅里的肥肉吃起来很有口感,而且那样外酥里嫩的味道实在是爱不释手,还有一种甜甜的家乡味。把它放入团圆饭中,又加了点连放,简直不要太美妙,甜而不腻,这才叫作享受。每天的苦苦等待到自己真正吃起来,不仅里头甜,而且心也甜,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其实,各地不同的风俗表达了各省的传统美食文化,也表达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美。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五)

忆腊八粥

杨佳欣

在南方,腊八粥可不是用各种豆类混在一起的,而是用糯米、腊肉、香肠、花生仁、豌豆等糊糊涂涂地煮成一锅。

今天腊八节,外婆一大早就把食材准备好了。“熬腊八粥呀,特别讲究,没个一上午,那熬得腊八粥可不行!”外婆一本正经地说道。

虽说腊八粥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可在我们家,一年只吃一回。看着一大锅粥在锅里不停地冒泡,我的小心脏早已按耐不住了。妈妈却说:“这样,你去找小伙伴玩一会儿,等你回来腊八粥就好了。”

可我哪有心情去玩呀,一心只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吃腊八粥啊?迫于无奈的我最终还是出去了,可不到五分钟,我就回来了,因为一心只有腊八粥。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妈妈、妈妈,腊八粥可以吃了吗?人家等不及啦!”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一上午到底有多久,只知道腊八粥一定很好吃。

后来,我长大了,虽然每年都吃腊八粥,可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味道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六)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远长流,在绵延的历史中流传下来了许多节日:有细雨纷纷的清明节,有月光皎洁的中秋节……在这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热闹的,在这一天每家每户吃的都是饺子,在吃饺子前,每家每户都会先放一串鞭炮,因为饺子有“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吃完饺子接下来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户都会坐在电视前,端上瓜子,摆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们都会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们都会去走亲戚,走亲戚时要买些礼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别人家,首先要说一声“新年好”或“新年快乐”然后亲戚们就会给你压岁钱问你的考试成绩,祝你来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们就会去大舅家吃饭,也有很多人会来: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难得和他们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们还会买来一些鞭炮放,别提有多高兴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七)

上坟

古语有云:“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可是一大佳节,必然更想念已逝亲人;于是,人们开始过年上坟,向已逝亲人报喜——然后慢慢形成习俗“上年坟”。

这种祭祖活动,女性不能去,因为只有族谱上的人才能去——而族谱上就是不记女性——为什么呢?老一辈的规矩了。而妇女和女孩就忙活上坟用的饭菜酒肉和碗筷——光忙活就一上午。

男人和男孩子将冥币和饭菜带着,再买几响爆竹,到了地方后在坟前长篇演讲,讲完停顿一下,把一杯杯酒摆在坟前,再把五菜五饭整齐的摆在酒的前面,然后端起其中一杯酒,再长篇演讲一次,把酒洒在坟前,之后搬出冥币点燃,边烧边洒酒,边烧边将肉菜夹进火堆,最后再来一次演讲。

最后,点燃爆竹——上坟的人多,这一幕非常壮观,爆炸声足以至聋——爆竹燃后,对着坟磕三头,以示尊重——然后收拾收拾就走了。

这个习俗在我们老家江苏连云港市由来已久,为的就是让祖宗保佑之类的意义。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八)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

每当过年的时候,人们就会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门串亲戚。那你知道我的家乡过年时,小孩子们该怎么过吗?我们过得非常愉快,那就是……

小孩子们会早早的起床,穿上自己的新衣服,裹得圆圆胖胖的,生怕冻病了。小孩子们会快速地吃完饺子,却又盛了一大碗,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因为我们这是要给长辈们的。我们可不是跟着家长去送,而是自己端着这一大碗走街串巷的送啊!走到长辈家门口,有礼貌的说:“新年好,我来送饺子给您了。”长辈会立刻把孩子接回屋里掏红包送给孩子,而孩子说完“谢谢”便端的空碗往家跑,再盛一碗,继续去敲下一家长辈家的大门。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就这样我们会忙活一上午呢,但我们并不喊累,只觉得开心快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我爱这个风俗。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使我过年时开心不已的风俗。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使我最难忘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九)

我的家乡在临潼,我最熟悉的其中一个风俗,叫“补天,补地”节,

农历正月二十前不准烧干锅,要到这天才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烙干馍,馍烙好后,先给房上扔一块是谓“补天”,再给地上撂一块,是谓“补地”。

中国神话传说中有工共与祝融之战,共工败而怒触不周山,遂使天柱折坏,天倾地陷东南,人间遭受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女娲端来东海之水,浇灭了大地上的火,又从大江河捡来彩色石子练成石浆,擀成一个又一个薄薄的石饼,首先补好了天,接着又用同样的办法,正好二十日补好了地。

由于这位女神补好了天地,使得天地之间恢复了原来的美丽,也使这次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得到了拯救,并得以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有了现在的美丽世界,人们为了纪念女娲补天,补地,拯救地球人类丰功伟绩,便把她尊为“老母”,并在农里正月二十这天吃烙馍,过补天补地节,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十)

刘芷含

东北的春节最是有很大的讲究的,扭秧歌、二人转、包饺子……而其中最有趣最隆重的就是包饺子。

大年三十儿的晚上,丰盛的年夜菜中,饺子,则是不可缺的一个“主菜”。晚上十一点,开始包饺子了。饺子象征着更岁交子,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寄托。除此之外,全家都参与包饺子,并且里面包上钱,枣,栗子,糖等,象征吉祥如意,财源滚滚,生活甜蜜。

东北除了吃饺子之外还有蒸大白馒头了。老一辈的人说二十八把面发,寓意来年蒸蒸日上。

初一初二是放鞭炮的最好时机,家家户户灯火通宵。整日整夜噼哩啪啦的响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即使在天台上也照样放得起劲。有大烟花、小串鞭炮、踩炮、摇炮……日夜不绝。这不停休的鞭炮声,才真是睡不着的重要原因呢!这鞭炮的残屑初一初二不能扫,扫了就会把好运气扫掉,只有初三才能扫哦!

这就是我们东北的春节的风俗,也是一年中最一可缺少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