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帮作文大全1000字作文内容页

年作文1000字

年作文(一)

在那个夏天和秋天的交界处,我们相遇了,三年后的盛夏,我们需各奔东西了。

——题记

在2018年夏天和秋天的交界处,我捧着一颗热忱的心,奔向憧憬已久的磏中校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花三分钟认识老师,花三个周认识同学,花三个月熟悉环境,花三年撰写了一段属于我的青春故事……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从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中带有一抹迷惑的色彩,初来乍到的我,不适应陌生环境,也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只是紧紧凝视着黑板,瞅着老师在台上演着“独角戏”,一脸茫然,仿佛在听天书。45分钟后,“叮叮叮……叮叮叮……”铃声一响,合上书本,又是另外一番模样!走廊、教室、操场一下子充满了欢乐,笑声连绵不断。你青涩而又懵懂的样子似乎是初一年级学生的象征,也标志着你那三年故事的开始。学习大课间,跟着学哥姐学们跑步、手拉手逛操场、你追我赶的奔跑。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冬季运动会、一二·九纪念活动、五一、五四文艺汇演……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喜悦和收获,充实了自我成长,更催人奋进。

初中假期的作业,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难。不仅数量上有了增多而且难度也增大了,没有小学舒适、轻松、快乐。渐渐地我已适应了这匆忙的生活,努力学习,努力成长,曾经的碌碌无为早已不知去向。褪去初一年级青涩懵懂的外壳,迎来了初二年级那迷茫而又叛逆的时光。老师常常提醒着我们初二是初中三年的转折点,我们必须压制住那些不该有的想法和叛逆行为。可是在我看来初二很平淡,并没有那么多的迷茫和叛逆。在我以为安然无恙的时候,叛逆也在慢慢走向我压制不住的情绪、奇怪的脾气。这些一点点的出现在我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幸好有父母的谆谆教诲,我才能够控制好自己,很快的恢复往日的正常生活。可是,那一年实属坎坷,武汉疫情,居家隔离,初二重在打基础的我们却只能采取网上授课,对我而言,实在是太糟糕了。疫情好转后,我们回到学校,换了班主任,原班主任依旧是课任老师,所有的东西都在悄无声息发生着变化,包括我们开始长大,开始明白,开始懂事。“阳光总在风雨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初二的故事也告了一个段落。

“你现在初三了,要好好读书,考个重点高中。”父母老师的话翻开了我初三的篇章,对啊,现在已经是匆忙的初三,考上重点高中是最大的目标,也是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盼,更是我们自己要奔向的前方,对于初三的我们来说,这样的道理肯定是懂的。所以初三并不迷茫,可是有好多试卷、有好多的考试、有好多的作业,学习上的压力如千斤重担压在我的身上。不仅如此,老师也变得更加严厉,教学时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了,在这繁重的压力下,我好想尽快毕业,可念头一出,看到教室里的同学们,内心又是一阵不舍,舍不得朝夕相处了三年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但离别总是要来的,我初三的故事也将迎来了尾声……学习帮发布 XUexiBANG.nEt

记得刚开学老师就说,三年的时光过得很快,在每一个眨眼的瞬间流逝着。我当时并没有将这句话放在心里,认为三年很长。但是现在我才认识到,三年很短,一晃就过。是啊,三年真的太短了,我们之间还有好多话想说,好多事想做。三年来,互相打闹,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我们都在彼此的生活里留下了最美的足迹,因为有着太多的舍不得,所以我只愿“时间再慢一点,别让我们留下遗憾”。

我们花三年亲历这个故事,花三个周回忆这个故事,花三分钟讲述这个故事。在2021年,那个蝉鸣不止的盛夏,我安静的回头,与那个充满故事的校门说再见。“考试结束,考生停止答题……”最后一声广播想起,我的故事也讲完了,再见,我的初中!

年作文(二)

大年三十,是个值得喜庆的日子,因为一年又要结束了,马上要迎来新的一年。

妙趣横生贴春联

中国人过新年,总要讲究“喜新厌旧”,这样才能事事顺利。这不,妈妈拿来一副春联,正喊着让我贴春联呢!“贴春联咯!”我嚷着跑过去。

说干就干,我搬来了梯子,拿了胶布,不等妈妈说什么,拿起春联不管三七二十一,看都不看就贴了上去。“等一等,别……”可惜妈妈还是晚了一步,我已“眼疾手快”地贴了上去。看妈妈那神情,我迷惑不解,还以为自己贴得不错。我还没开口问,妈妈就发话了:“贴春联是要从右往左贴的,你把顺序反了!唉,白白浪费了一对春联!”第二次,听完妈妈的介绍,我慎重其事,上次有了许多经验,于是小心翼翼地贴了上去。耶,大功告成!心里暗暗想:等会儿去找找贴春联的小知识。

果然,说起贴春联,可有大学问了。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贴对联时应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呀!

团团圆圆年夜饭

度日如年,终于等到了晚上。吃货们一年到头,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它就是年夜饭。

大人们一般都会在晚餐上烧自己最拿手的好菜,什么红烧螃蟹啊、清蒸河虾……而我则最爱吃妈妈烧的红烧肉了。六点半,客人们都到齐了,我们便开始“大饱口福”。我和伙伴们一手拿着蜜汁鸡翅,一手拿着鸡腿,乐呵呵地啃了起来。大人们也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这一年的成果。这浓浓的亲情在餐桌上永久地回荡着。

噼里啪啦放鞭炮

虽然现在提倡不放鞭炮,但是还是掩藏不住这喜悦的节日的心情,耳边时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空气里也已经弥漫着幽幽的火药香。正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道:“旧年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我和弟弟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缠着外公去放鞭炮。只见外公拿着打火机点燃了导火线。“嗖”的一声,一束鞭炮在空中咧开了嘴。“哇!好美!”我们都不禁叫了起来。“砰砰砰”又有几束飞上了天,我们几个孩子都在屋里高兴得手舞足蹈。

欢天喜地看春晚

放完鞭炮,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等待着春晚到来。突然广告一停,春晚终于开始了,我们都乐得合不拢嘴。春晚的舞台绚丽多彩、变幻莫测的场景是那么的隆重而喜庆,准备充足的演员们把精心准备的节目一一呈现给大家,有阵容宏观的集体舞、幽默搞笑的小品、相声、悦耳的独唱、目不暇接的杂技表演、还有耳目一新的国宝归来《丝路山水地图》等等。而我却对小品和相声情有独钟!终于等到了一个小品《真假老师》,简直乐翻天了。特别是贾玲的动作和语言,更让我笑得喷了出来。真可谓“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别看他们在台上谈笑自如,其实背后不知演练了多少遍,因为一上了台就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啊!

我们都玩到了深夜才散。啊,这浓浓的年味儿将会永远地传承下去!春节就这样悄然而至,又这样渐行渐远。让我想起了著名的诗句:“春天何其多,属于你的春天有几何?春天把希望给人,你给了春天什么?”

年作文(三)

这是独属于中国的余响。说实在的,城市的年比不上老家的年。可老家的年,也已抵不上记忆中的年。那一份风风红红的喧腾,货真价实的喧腾,被鞭炮声充盈和覆盖的喧腾,正走在消逝的路途上。我不知道,那些撵着烟尘奔回老家的人们,有多少是因为舍不得这份喧腾,念想这份喧腾。——《余响》

一直以来,我都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老家,而回老家总会待一两个星期,而这两个星期,却是一年之中最最热闹的一段时间。会见到许多平时根本就没见过的人,也因此总是叫不出一个名字,往往有些尴尬。

大概是六年前吧,一家人吃完晚饭,就开始聊天,之后就开始打牌。摆出几张桌子,下面还分别放着一盆烧的正旺的火。我爸和一个哥哥在加上两个伯伯组了一桌打牌,我也是饶有兴致的在旁边看着,大概是八点开始,耳边环绕的就是从两边来的,或是十分开心得笑着说:“我赢了”,或是看了一眼自己的牌后轻敲一下桌子,说一声过,再或者是根本没有打算打牌,在旁边聊天、烤火的两三个人在那里聊天聊到哈哈大笑,或嗑瓜子的声音。外面十分安静,夜很黑,除了三三两两的人家家里照出来的光之外,全是黑漆漆的一片,出去还要带上手电。我看了两个小时就困了,躺在旁边的长椅上睡着了,再一觉醒来时原本客厅满满都是,只剩下四个人了,到处都是垃圾,原本烧得正旺的火也只是发着弱弱的红光,剩下的人是我爸那一桌打牌的和我阿姨在等散场清理。看到我醒了,我阿姨跟我说,你爸爸原本还输了钱,现在还赢了好多钱,把你小哥哥的钱给赢光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就问了问时间,才知道已经两点了,就上楼睡觉去了。还想着,竟然连鞭炮声都没有听到,没有守岁。

这次过年,其实感觉跟平时的日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从农历二十五回家,就一直是下午一个人在楼上写作业,晚上就下去吃个饭就上去玩手机。除夕夜,我阿姨老早就把我喊了下来,说:“今天是除夕,一大家子团聚的日子,你今天不可以提前上去。”吃饭的时候那叫一个难受啊,为了不要干坐着太尴尬我还特意吃的比较慢,不过,全程也没有怎么聊天,因为大家都没有怎么说话,吃完饭也就各自回去了,吃完饭因为阿姨说不要急的上去,我还是在那里干坐着。最后实在熬不住了,问了一问,就上去了。

现在过年确确实实没有当初当初的那种热闹的感觉了,最多最多,也就是各自待在自己的家里面在微信群里放红包抢红包啥的。

记忆中的那份喧腾,随着时代的前进,越行,越远,我们是否应该放慢我们的脚步,感受一下,属于我们自己的年与快乐。

年作文(四)

我的家乡在中国甘肃一个叫华亭的小城市。在这个地方,虽然不如大都市繁华,但过年时的欢乐与喜庆并不亚于大城市。

华亭的年味在腊八这天就开始飘散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喝几碗热乎乎的腊八粥。腊八粥是由大米、红豆、黑米、红枣等混煮而成的,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腊八这天还会吃“雀头”饺子,“雀头”饺子是一种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的饺子,表示可以消失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又名辞灶。这天早上人们要吃搅团,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出门买好麦芽糖,回来粘在灶王爷嘴上,表示不让灶王爷到玉帝面前告状。

腊月三十日,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家家喜气洋洋,每户人家都在门上贴上红春联、挂上红灯笼,别忘了,还要贴上一个“福”字,寓意福到家里来。

晚上,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孩子们磕头找大人要压岁钱,寓意岁岁平安。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看小品一起欢笑,听他们唱歌一起陶醉在音乐当中。夜晚,城市里响起爆竹声,天空绽放着五颜六色的烟花。欢笑声、爆竹声、响成一片。今夜无眠,家家户户都会灯火通宵,守岁,迎接新春的到来,等待新年的钟声。

除夕的这顿饭,人们都会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和喜悦在这一晚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许多人都会上山烧香拜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健健康康。

正月十五元宵节,大街小巷耍社火。鞭炮声、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将新年再一次推向了高潮。晚上,大人们将做好的或买好的纸灯笼递给孩子,然后在灯中点上蜡烛。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是过年的最后一个节日,在这天华亭人有“燎疳”的习俗,几乎每户人家门口都会放几捆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有的人还会给孩子们买“疳娃娃”,这是一种用鸡蛋壳做头,纸糊衣服的小娃娃。晚上吃过饭,撕下春联和“福”字,放到草堆上。没一会儿,有草堆的人家就点燃了火,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城市,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在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年过完了,一切又恢复了以前,人们又忙碌了起来。

只是今年与以往不同,一场疫情正在中国武汉大地上蔓延,医护人员放弃了和家人团聚,去和死神抢人,和病魔做斗争。今年的这个年虽然不能走亲访友,虽然少了许多过年时的活动。但至少我们是安全的,只要我们减少出门,做好自我防护,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对医护人员新年最好的礼物。

大家加油,请不要埋怨不能和家人团聚,但至少我们是安全的,我们并没有像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不但不能和家人团聚,自己还处在危险之中。

请大家加油,保护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我相信我们一定可应打赢这场仗,我们的春天一定会来到。

年作文(五)

过年时,我们经常会提到“年味”一词,可年味是什么呢?年味其实就是过年时团聚的喜庆欢乐的气氛。年味的体现其实就是窗外烟花鞭炮噼里啪啦的巨响;就是门上对联的优美笔墨;就是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诚实接受了的压岁钱;就是一顿解除亲友隔阂,红红火火的年夜饭和春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出自于王安石的《元日》,写出宋代人过春节,放鞭炮时的场面,当然,我们现在仍然在放烟花,点爆竹。其实这种习俗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我们汉族过年放爆竹是为了辞旧迎新,可是我被巨响吓得够呛,后来有传说是为了驱赶一种名为“年”并以人为食物的猛兽。说法很多,不必拘泥。总之,放鞭炮是为了寄托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愿望。

过年时,不管是在乡下还是在城里;不论贫穷与富有;不管忙碌或清闲,我们都会在新年到来之际贴上对联和横幅。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早些年,对联寓意着镇邪驱鬼,祈福纳祥。现在贴对联也是增加几分年味吧!

说到过年,其实很多同学已经想到压岁钱了吧?反正每回我的压岁钱都会被老妈威逼利诱地“抢过去”……大家都知道手中的压岁钱的来历吗?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他们认为小孩子容易遭受鬼祟的侵害,而“岁”音同“祟”………讲到这,有同学想说了:我们已经不是小孩了!可是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如果你不是小孩了,那么你不仅收不到压岁钱,还得给小孩子压岁钱,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想知道如何不承认自己是小孩又能收到压岁钱的办法吗?看来有同学有求知欲望,那我就说了:到老年就行了。因为压岁钱分两种,其中一种是晚辈给长辈的,这个“岁”意思就变了,代指年岁,意在祝福老人长寿。我只想说,还是珍惜童年为好啊!

春节过年之际,不管在哪,都得挤出时间;挤进春运人流;挤进飞机,高速或火车。这是为什么呢?只为回家过一个好年,为了新年之际的那一顿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中国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做好了准备,准备辞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这一顿饭充分体现了我国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这一种精神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但现在,古老的传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迫于生活压力,都只能选择不过年回家。比如我大姨夫,姨妈都没回来,只有我大表哥从他读大学的地方过来聚了几天。这样的话,年味就会淡几分。所以,有钱没钱,还是回家过年的好。

当一片片烟花在空中绽放;当一盘盘美食在桌上飘香;当一件件新衣在身上发亮,我们都会感受到这过年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气氛,这就是年味。

年作文(六)

蒲欣悦

记忆中的过年,印象最深刻的是热闹。喜庆的对联、火红的灯笼、大气的福字都备好了,一片红,那是年的永恒色调。

家中人多,四代同堂,近二十口人围桌而坐,年夜饭吃得闹哄哄的。有时碗筷不够,轮着吃,像演着一场多幕剧。到了晚上八点多钟,全家人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有说有笑,但嘴还是不闲着,嗑瓜子,剥栗子、吃零嘴……反正除了贡果不能吃以外,其他都可以吃。

年三十,过了十二点,也就是真正的新年了。各家各户鞭炮齐鸣,烟花绚烂,声响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接下来的几天,也是如此热闹。最难忘的是,一家人围坐一起,听老年人讲久远的故事。我们小孩一边想象这故事情节,一边偎在大人怀里,感受着暖暖的家的味道。

那是记忆中的年,在那个在物质条件并不富裕的年代,给我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体验与记忆。那份记忆里,充满着乡土人情,充满着浓浓的年味道。那是那个年代赋予我的烙印,深刻又让人心生欢喜。

如今,我真的找不到年味了。春晚好似越来越不走心,不知是我们感觉迟钝了,还是欣赏水平提高了,现在怎么找不到心弦拨动的感觉了呢?

人们宁愿沉醉在手机中抢红包,或者群发一些祝福短信,也不愿面对面与家人说说话。说真的,除了门上的春联与福字,我感受不到年的味道。

吃年夜饭也是漫不经心,左手拿手机,右手拿筷子已变成了常态。哥哥姐姐们渐渐步入社会,融进各种朋友圈、关系网。好不容易在一起吃顿饭,都是大谈特谈生意经、名利场,好不骄傲。

我只是在不同菜肴间穿梭,有时被无端问及成绩,只尴尬一笑,直说“还行……还行……”。一顿饭下来,索然无味。好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小孩子能磕头挣压岁钱。我们家人丁兴旺,按照年长幼排下来也要一小时左右。向长辈磕头前,还要说些吉利话祝福家人,每年我都绞尽脑汁地想祝福话,尽量做到对每个人祝福不重样。

也许是时代发展太快,我感觉今天的人们越来越功利,感觉好多人心都很浮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过年,好像越来越将就,敷衍了事,又好像是各种攀比,各种秀场。

邻居之间比的是车子、房子,秀的是香水、皮衣、金项链。“年”的味道便显得越来越淡,感觉也越来越迟钝,越来越淡薄。有时候发现,童年的快乐,几乎已经没有了,却多了些淡淡的感伤。我怀念小时候的年!

其实过年,过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悠闲;过年,过的是一份团聚,一份甜蜜,更是一份幸福。过年说繁冗,其实挺简单;说复杂,其实挺纯粹。我觉得,趁着过年,老老实实窝在家里陪陪父母,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又何尝不是一种小幸福呢?

我也喜欢这样过年!

年作文(七)

春风吹十里,喜心过新年。又是一轮圆月,映透着新年的热闹;又是条条对联,展现了新年的期待;又是雪白的饺子,悟出了对新年的热爱……这年味真足!

对联(贴对联)

“牛牛,快出来贴对联啦!”爷爷提着红袋子,正穿着鞋,大声喊我。

“来嘞!”我急匆匆地跑过来,立马被对联吸引,“哦,爷爷,您怎么买这么多?不过,这年味可真足啊!”我穿完鞋,迫不及待地和爷爷贴对联。

在门前,我先思考了一下:到底是先贴“福”还是先贴对联呢?应该先贴“福”吧,把大致的位置定一下。

我拿起那张红彤彤的大“福”,下面是一条金色的鲤鱼,两侧也是金丝遍布,中间的湛蓝与其结合好似一幅水粉画。“这年味真足啊!”我不禁感叹道。

我先将“福”放在门上,又一手按着,另一只手比划着两边的距离。在找到一个完美位置之后,便稳稳按住,好像防止它逃跑。

我慢慢弯下腰,想借着极限距离拿起胶带。“就差一点了!再使把劲!为了这年味拼了!”我强忍着老腰的尖叫,咬着牙,紧皱眉头,像是拉峡谷另一头的人。我的脸可能已经涨得通红,一股热气涌上心头。我就不信了!年味真就这么难!我缓缓蹲下来,闭上眼,终于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年味还是被我抓在了手里。

呼——

我右手抓住胶带,小拇指吊起剪刀,缓缓起身,抬起右腿,将胶带放在上面,随后轻轻扣出一小条,用剪刀剪下,粘在大拇指上。就这样重复了几次,我的右手每个手指头上都受到了“宠爱”。

撕下四节,分别在四个角贴上,之后取出一条长的,对着中间分成两半。完美如此!再拍两下,之后拿起两条对联,用手臂护住,立马取出两条胶带贴在裤子上,将对联找好位置,抬起腿,用胳膊肘抵住,撕下来,左右交叉贴上,对联就贴好了。

我倒着走了几步,看见自己的劳动成果,不禁露出笑容:“嗯,这年味真足!”

饺子(包饺子)

人尽皆知“好吃不过饺子”,又作为一项传统习俗,包饺子也是年味中的重中之重。

想要饺子好吃,首先要把馅搅好。想要搅好其实很简单:将肉搅成馅,之后用筷子沿顺时针方向搅几圈就行了。

重点肯定是在包了。我先拿起一块饺子皮,放在左手心中,之后用筷子弄一点馅。

“不不不,不能弄这么多。”妈妈用筷子打了一下我的筷子,夹起的肉也顺势跑了下来。“为什么?”我扭过头看妈妈。妈妈柔和地说:“你笨哪,要放这么多馅肯定在包的时候要漏啊。”我撅起嘴,托着下巴,思考了一会:真的放这么一点会漏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她一定是想要骗我!想骗走我的年味!

我看着妈妈的眼睛,是那么肯定,又不禁怀疑自己:好像不是骗我啊。妈妈也看出了我的怀疑,便说道:“你如果不信的话,试试不就行了。”我点点头,又拿起筷子,夹起一堆肉馅,放在饺子皮上。再两边捏在一起,另外两侧也向里推,把剩下的一点一捏,年味都漏出来了!

我已经完全相信,但还是望向妈妈:“妈,那这怎么办?”“你瞧瞧,我给你包一个。你看,前面几步你都对,可是,在推的时候,剩下的不还有两个角吗?把这两个角再捏一下,把左边的空余部分也捏一下,不就扩大了库存吗?不就可以变相多装一点馅了吗?”妈妈细心地说,“还有,你这馅真的太多了,就是再大的饺子皮也装不住啊!你看,大概九分之一再多一点就行了。”

我又试了一遍,果然年味都被包住了!就像大海包住石子一样容易。

最后一步就是煮了。将饺子倒进锅里,之后一定要给他们按按摩,用锅铲来几次洪水,让每一面都有。之后盖上锅盖,等待沸腾。接着再掀开锅盖,翻几次,重复前面的动作三次,就可以了。

实在没想到,小小的饺子也有这么大的技巧,这年味真重!

春晚(看春晚)

“你的时代感,我的时代感……”短短几句歌词带领我们正式走进了春晚大舞台。

“妈!别忙了!春晚开始了!”我急忙忙地叫着,双眼又不愿离开电视,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细节。

“奥奥奥,来了!”妈妈擦完手,小跑过来。

“哎?这人干嘛呢?咋还招起手来了?”

“妈,这应该是与观众互动吧。”

“哎呦,这孩子这么野?爬这么高。”

“奶,人家肯定训练过啊!”

“我的天哪!这人怎么是女的!”

“妈……”

实话实说,这一个新年确实少了年味,所有人都不能出去,也不能回老家。但是,只要和家人在一起,稀疏的年味也能越发浓厚!

年作文(八)

中国的新年,最重要的就是年味。年味,到底是什么呢?是亲人们久别故里、归乡团聚的亲情之味?是灯笼对联衬托起来的吉祥之味?是烟花爆竹释放出来的快乐之味?是,又不完全是。

很多人在感慨,年味没有了,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随着互联网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现在过年,年味渐渐淡了,小时候对新年的热情也似乎烟消云散了,到底是年味淡了,还是我们变了?

国有句老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冬日里清冽的寒气总能把人带回那遥远的远方,那些儿时里的年味,在记忆深处,从未缺席。一进腊月,大街小巷的小贩,来来往往购物的人群,比平时多了几许。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街的摆摊叫卖,红彤彤的糖葫芦,在冬日的阳光下,如同水晶球一样晶莹透亮,让人垂涎欲滴。大人们置办着年货,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春节,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这时候也是极为大方的,仿佛是对自己一年辛劳的犒劳,那些在岁月里的疲惫也仿佛消失不见。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中有这样的旁白:“春节,或许终有一天,会淡化成日历上的一个寻常符号,定格成记忆里的一种颜色。”如今我们对春节似乎也没有太多期待了。现在的年,已经没有当年浓郁的味了。

年轻人不愿回到条件简陋的乡下,孩子们聚到一起只会抱着手机打游戏,还有城市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醒目标语。年的味道便在时代的浪花中慢慢被淹没了。

有人说年味渐渐消失的原因有这些;“年龄大了,童心没了;工作忙了,时间少了;城市化了,发展快了不在乎了;有年味的那个时代的老人老了,走不动了;年轻人是手机的时代,不用动了;该吃的,该穿的平时都有了,没盼头了。”但是,我们却忘了这具有最高仪式感的节日也是需要我们守护的,那些传统的仪式和规矩中充满了敬畏与守望的意味。

其实年味依旧,只不过是我们长大了。所谓年味,只不过是我们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对过年的感受,对新的一年的展望,只是过去的习俗被慢慢淡化了,很多过年时的仪式开的简化甚至取消了,伴随传统观念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一些传统的习俗渐渐被如今便利化的服务和时尚的娱乐、消费方式所取代。那些年飘满大街小巷的年味依旧,只是不再那么兴奋了。

外国人被中国人大规模的春运所震惊,纽约街头甚至都挂上了红灯笼,可他们知不知道中国的年一年比一年淡了呢?

岁月的年轮,周而复始地转动,人们无时不惊恐于时光的飞逝,我们在痛惜时间流去的同时,也失去了太多珍贵的东西,我们没有伤感,反而乐观地接受,渐渐地,生活开始浮躁,我们追求的,向往的都敌不过时间,都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

年味越来越淡,仿佛再也没有了对过年的那份期待,那份欣喜,可是记忆深处的年味,那份欢喜,却在生命的深处留下了印迹,从未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