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习帮作文大全内容页

家乡的习俗作文800字

家乡的习俗作文(一)

在中国北方有一个经历过大地震后重新崛起的城市——唐山。在唐山市有个美丽的县叫玉田,我的家乡就在美丽的玉田县。玉田地处燕山脚下,那里虽然很不起眼,但是鸟语花香,大树像士兵一样站立在旁,这就是我的家乡。家乡里还有一些不一样的习俗,比如春节。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

传说人间有一个怪兽叫做岁,每到年一年的最后一天就会跑出来作怪。专门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生怕自己家断了香火。于是呀,家家闭门不出关紧门窗,生怕一个不小心刚出生的孩子就没了。但是岁是怪兽,那必定实力强大。比如美国的怪兽之王哥斯拉,日本人的人类的朋友哥莫拉和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八歧大蛇等等。岁自然根本不正眼看大门一眼,开什么玩笑,这样都能挡住,所以那岂不是丢脸丢到隔壁小日本家了吗。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长辈把钱塞到了他枕头底下。到了深夜的时候,可怕的怪兽岁来了,正巧进了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过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下的钱发出了金闪闪的光芒,岁向被法海的大威天龙闪瞎了眼。更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人们知道了对付年的方法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凶恶残暴的怪兽,更是一种表示前辈对晚辈的祝福。

但是我们这些少年不这么想,我们想的是长辈给的压岁钱越多越好。有了压岁钱可以买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还能偷偷的充游戏币玩游戏。

除了除夕给压岁钱,在春节当中还有人人重视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团圆饭。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丰富以外,还有象征意义,比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位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亲切及晚辈对长辈的尊重,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只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的风俗,更让我那四面八方的亲戚都聚集了,让彼此之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让年味更足。

家乡的习俗作文(二)

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巨大的国度里,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数不胜数,令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引以为荣。而我的家乡——江西赣州,也有很多独特的风俗。其中让我最着迷的就是每年正月十二的香火龙表演了。

香火龙在中国已盛行七百多年,经久不衰。它是用稻草、棕叶、南竹等天然材料编织而成的,上面密密麻麻的插满了特制的龙香。相传四百多年前,龙南县有瘟疫流行,无数平民百姓因此丧命,后来为了送走瘟神,村民们团结合作用香火扎在稻草龙上,然后由大家点燃,烧旺,驱恶辟邪,最终瘟疫终于被打败,百姓终于安居乐业。古人将它当作团结和平的象征,认为它能凝聚人心,使家族之间互相帮助,邻里之间互相照顾,兄弟之间互相协作,婆媳之间互相理解,夫妻之间互相恩爱……所以逐渐形成了在春节或其他重大活动时舞香火龙的习俗。

正月十二日的傍晚,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们都闪动着灯火点燃了龙香,随即一阵响亮的锣鼓声和震耳欲聋的三眼炮声在祠堂中响起,一条香火龙便闪着红光翻腾而出。那龙头硕大而威严,龙须飘动,目光如炬。龙身差不多有二十几米长,上面插着上千根特制的龙香,散发出一阵阵扑鼻的幽香。舞龙的壮士们身穿黄色的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着舞龙杆,兴高采烈的舞动着。那舞动着的香火龙忽而“飞”到池塘边,低下头去玩玩水;忽而“跳”到台阶上,蹦跳起来摆摆尾;忽而“跑”到人群中,围着人们转转圈……整条龙此起彼伏,星光闪闪,栩栩如生。不知疲惫的孩子们跟着来回跑动嬉戏着;年轻的小伙子们站在高处不停地欢呼着;年幼的宝贝们骑在长辈的肩膀上好奇的张望着;一些游客则举起手机不失时机的拍下这热闹的场面和上下舞动的香火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咚锵咚锵的锣鼓声,响彻云霄的喝彩声贯穿始终,使得香火龙表演热闹非凡,气势恢宏。夜幕中,香火龙四处穿梭,远远望去,犹如天宫中的金龙腾云驾雾下凡间。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正月十二舞香火龙,多么欢乐!热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别具特色的风俗,我的家乡变得更美、更迷人了。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它的风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三)

我的家乡在铜陵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一一东湖大姚村,虽然地方不大,但是这儿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溪水常清。这里虽然离市中心不远,但仍留下了许多民间习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属春节舞龙灯了!

我第一次看到舞龙灯是我七岁的时候,虽在儿时,但仍记忆犹新。

外公说他小时候,村子里年年都会舞龙灯。现在,要隔好几年才举办一次,大家都很兴奋。舞龙灯不止是热闹,它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一那就是民间以此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听到这里,起灯的锣鼓声从不远处传来。

听到锣鼓声,舅舅便扛起龙灯,带着我们来到了拼灯场,等待32板龙身到齐,请岀龙头和龙尾,点光后人们按照顺序把龙排列起来,拼成一条完整的“龙”。

当夜幕降临时,放在灯中的蜡烛一起点亮,犹如一条金龙闪闪发光,充满活力。长长的龙灯便开始舞动起来,这时锣鼓齐鸣,炮声不断。村子里人山人海,既有满头银发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童,跟着龙灯队伍在缓缓前行,年轻人的喝彩叫好声不绝于耳,人们的热情越来越高。

在村里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家中有第一次见到龙灯的小孩,都要把龙灯接回家,在龙头上挂一条红色的毯子,祈求孩子健康长寿、学业有成,民间俗称”挂红”。

今天终于轮到我们家接灯了,在龙灯到来之前,家人早早备好香案,上面摆放着瓜果茶饮,还有两根已点燃的红蜡烛,两炷香在风的催促下闪闪发亮,一切准备就绪。

伴着鞭炮声,“龙”神气地来到我家院子,我把它细细打量了一番,哇!它可真漂亮,一双龙角,嘴里含着一颗漂亮的龙珠,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正瞪着我呢!好像在说:“小孩子,你看着我做什么?”妈妈见我发呆,拍了我两下说:“别愣着,赶快拜一拜呀!”就这样我和两个表妹都挂了红,家人们喜笑颜开。

熄灯的那天,是最热闹的,龙灯绕着我们村走了三圈。天黑了,熄灯开始了,有八个大孩子”舞甲”,后面跟着一群”舞香”的小孩子,舞龙的大人们变着法子舞龙灯,跟着孩子们后面,来到了河边,就这样人们把”龙”送上了天。

如今,我已经12岁了,时常会想起记忆深处的那条充满喜庆的长“龙”。

家乡的习俗作文(四)

于中国人而言,生活可以过得繁花似锦,也可以素以禅心,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皆是值得深爱的事情。但悠悠转转,终究离不开最古朴的风俗。

家乡不仅有人尽皆知的佳节民俗,生活处处实则尽是风俗。婚姻乃人生大事,异地即有异域俗。

那日邻院的人家小辈大婚,张办喜事,我便够在院墙角上使劲探头,看个热闹。隔壁正在准备举行“洞房经”这一民俗环节,出于好奇,我便连忙潜入人群中探个究竟。“洞房经”是台州这一小带地区的独特风俗,是新人入洞房前的一大仪式,如今在生活中被西式婚俗掩盖的它早就难以寻觅。

屋外,人海涌动,彩灯绵延;屋内,红喜满堂,金光闪烁。新郎正在外头招呼着客人,而新娘则稳坐内堂,梳妆打扮,我随几个女人进了去,不禁感叹。妆镜台前女子侧坐,华衣裹身,外披金纱,宽大衣袖,褶褶裙幅轻泻于地;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珠宝仙簪,白玉镯子衬显如雪肌肤,双眸似水,朱唇红艳。美眸顾盼间华彩流溢,红唇荡漾间清雅笑颜。

仪式开始时,新人端立在楼梯脚下,一位身披红色大褂的老先生站在一旁,身后还有一群红衣的年轻人排列成一条长龙,一直站到了门外,手中都捧着象征吉利的物品,排队紧跟。只闻那老先生开始念:

今日今夜送洞房,一对鸳鸯凑成双;

手捧金盘上楼台,新郎新娘心花开;

脚踏楼梯步步高,凤凰飞过采仙桃;

采来仙桃盘盘满,八扇大门扇扇开;

……

随着吆喝的念经声,新人缓缓踏上楼梯,后头的大队伍也匆匆跟着。一浪又一浪的围观者也挤成了一堆,目光随新人的升高而升高。

纯正的方言,顺口的经文,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老人一旁乐呵呵,孩子一旁东张西望,场面实至神圣又及其热闹。

汉族婚姻习俗应当是三书六礼,风冠霞帔,明媒正娶。因此礼节也颇为繁琐。“洞房经”一俗便是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愿,更是一门流传千古的婚姻艺术,吟唱至今。

如书道:“整莪冠,披衣裳,彰显炎黄华夏之美,弘扬中华礼仪之邦。”

最古老纯朴的民俗韵味中,处处展现着最神圣的传统文化,它也将随时代的潮水翻涌不停——

家乡的习俗作文(五)

从小我就住在上海,我对在上海过节日非常喜爱,尤其是元宵节,“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这歌谣,朴实中带着老百姓深深的情感,而我也特别喜欢这别具特点的家乡习俗。

听爸爸讲,元宵节的由来和南北朝有关。南朝时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元宵张灯,渐成风气,由此逐渐成为元宵节。在上海,元宵节的形式多种多样,这是一个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日子,有吃汤圆,猜灯谜,踩高跷,闹花灯的传统。但我独爱那一碗汤圆,甜甜的,黏黏的,入口回味无穷,汤圆,团圆,寓意着一家人幸福美满。

正月十五,大街上的店铺开的很早,汤圆店的招牌古色古香,和着那飘出来的香甜味道,再加上店家那软软的叫卖声,让人止不住驻足不前。脾性懒散的,顺带捎回家一些,为这元宵节也增加了些许餐桌上的温暖。有黑芝麻的、有豆沙的、有肉馅儿的,还有酒酿圆子的,一种圆圆的食品妙就妙在只有口齿留香的那一刻,你才知道哪一种味道在里面。

而我所兴奋的是,每次都能与外婆一起亲手包汤圆。外婆先用糯米粉和水一和,就成了汤圆的皮,再揉成一块块的小球,擀成薄皮,捏成小碗状,在里面包上黑芝麻馅儿,豆沙馅儿,接着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圆球,一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包好了。我们学着外婆包汤圆,看起来容易,包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有的搓成一个椭圆形,有的凹凸不平,还有的做到一半,馅儿漏了出来,总是包不好。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汤圆在我们手中成了型,我们可以尝到自己亲手包制的汤圆。

外婆先在锅中倒入白开水,等水煮开,把我们包好的汤圆放入锅中。只见那圆滚滚的汤圆在沸水中滚来滚去,就像一个个雪球,真诱人啊!等汤圆煮熟了,外婆用把一个个汤圆舀到我们的碗里,我闻了闻,有股淡淡的清香。轻轻咬下去,黑芝麻馅儿从汤圆皮中滑到我嘴里,甜甜腻腻的感觉,让人觉得元宵节的灯火璀璨中多了几多温和。

这就是我的家乡别具风格的节日,那软软的汤圆回味悠长,家乡的风俗多的是人情味,多的是那软软的甜香,圆圆的,暖暖的,它像一方的景致,长久地生长在家乡的土地上。

家乡的习俗作文(六)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是在北方,有一样风俗是相同的,那就是过年吃饺子。我的家乡在东北,东北人过年就爱吃饺子,因此我对饺子情有独钟。

大年三十的早上,姥姥早早就出去,买回来一大堆包饺子的材料,给我们各自分配了任务。我负责和面,姥姥负责炸材料油,爸爸妈妈负责剁饺子馅。

我把面粉放进盆里,然后慢慢加入温水,边倒温水边用筷子慢慢搅拌,等倒完水之后,我就开始揉面,揉了大约10分钟,一个圆圆白白胖胖的面团就揉成了。此刻爸爸妈妈和姥姥那边的工作也刚好完成了,于是我们就开始等面醒发。

等面醒发时,姥姥开始拌饺子馅,她把芹菜馅儿、猪肉馅儿、香菇馅儿分别进行搅拌,然后依次放进材料油、酱油、鸡精、豆瓣酱、花生油再次搅拌,中间姥姥尝过两次味道,调整了两次咸淡,饺子馅儿终于拌好了。

馅儿已拌好,面已醒好,接下来就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了——包饺子。姥姥把面团切成三瓣儿,并分别揉成长条,接下来我们又开始分工合作了,姥姥负责捏小面团,我负责擀皮,爸爸妈妈负责包饺子。姥姥对我说:“去拿来钱币、花生和糖果。这次我们要包三种特别的饺子”我心里很诧异,这又是什么习俗?姥姥好像看懂了我的心声,笑着对我说:“这三种饺子可是有特殊含义的呢,吃到包钱的饺子,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你会财运亨通;吃到包花生的饺子,寓意你在新的一年里会健健康康;吃到包糖的饺子,寓意你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我半开玩笑地说:“那我如果都吃到了,今年的财运,福运和健康,岂不是都有了?”姥姥说:“如果你都吃到,证明你三科都能考100分了。”我们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饺子终于上桌了,爸爸请姥姥吃了第一个饺子,这是我们家雷打不动的规矩,意味着长幼有序,祝福了姥姥健康长寿之后,我们就开动了。我十分幸运,吃到了一个带钱的饺子,我把硬币从嘴中抽出大叫道:“我吃到了钱了!我今年的零花钱一定很多。”说完我调皮地站起来,向长辈们深鞠一躬“恭喜发财!恭喜发财”很快,我收到了三个厚厚的大红包。

年节里的饺子就这样聚成了化不开的亲情和祝福,代代相传,年年如此,成为了家乡不变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七)

虽然我们家乡平时并不热闹,但除夕那天还是跟平时完全不一样的。

“嘶嘶,嘶嘶”锅里的菜不停的响着,厨房里冒出了一缕一缕的轻烟;“哈哈,哈哈”亲戚们不停的说笑着,客厅里发出欢乐的聊天声;“哗哗,哗哗”外面热闹极了,院子外传来一阵阵欢乐的气息一——没错,这就是除夕夜。

看!大人们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有烧饭的,有贴春联的,有挂灯笼的,有聊天的,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这样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一大桌美食展现在大家的面前。随着一声“年夜饭开吃喽”,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都坐到了餐椅上,左手端碗,右手持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你看!我弟弟一做到桌上,就手舞足蹈了起来,似乎在说:“我要吃,我要吃!”大人们也不例外,说说笑笑,聊着今年的喜事。菜可真丰盛啊——有土豆,有清蒸虾,有黄焖鸡,有腊肉炒竹笋,有剁椒鱼头……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剁椒鱼头”了,因为它的肉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肉特别的嫩,就连汤汁都很下饭的呢!

今天的菜真好吃,吃的我都快走不动了。晚饭过后,所有人急急忙忙的去洗漱,因为“春节晚会”马上就开始了。

看春晚了,我们一家人围在沙发边,兴致勃勃的看了起来。春晚节目可丰富了——小品、舞蹈、合唱、魔术、相声……电视上的节目,你想得到的有,想不到的也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品了,如果你问我喜欢哪部小品,我当然最喜欢“婆婆妈妈”的这个小品了,因为它不仅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纯真”,还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和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理解对方,友爱对方。

好不容易等到十二点,开始倒计时了“三!二!一!”十二点一到,新的一年也就到了。

我们大家早已做好了准备,只见烟花排排立着。随着倒计时。我手持打火机,瞄准引线,倒计时一结束,我们就点燃了它们。在我们点燃他们的同时,窗户外面也是一片灯火通宵、悬灯结彩,随即鞭炮声震耳欲聋,无数排烟花陆续射入空中,无数的人在为新年欢呼。与此同时,无数的新年希望也在中国上空绽放!

过除夕,要过就是过它的快乐,过它的意义,过它的幸福。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除夕!

家乡的习俗作文(八)

大年初一的早上,爸爸就带上我赶回博罗乡下参加祭天,这是老家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刚到老家门口,隔着一扇大铁门,就有一股水蒸鸡的香味涌入我的鼻子,使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急忙上前询问正在布置香火的奶奶:“奶奶,等一下祭完天我能不能吃这只鸡?”一边说,一边做出撕鸡的样子。奶奶和蔼地笑笑说:“乖孙子,这鸡祭完天是要给神仙吃的。”看到我遗憾的表情,奶奶笑着说:“放心,给你准备了萝卜粄,保证你喜欢吃!”

准备好香火后,祭天就正式开始了。爸爸递给我三炷香,说:“儿子,你要双手拿香,对着四面八方拜一拜,这是请神仙来我们家。然后对着正门默念出今年的心愿,不过注意,不能念出声哦,念出声就没效果了哦!最后再把香插在香炉上面,上香就完成了。”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完这一步。

“儿子,”爸爸摇了摇手里装着酒的小红壶,“接下来我们要为神仙倒酒。”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壶,向四个酒杯倒满酒,摆在祭天的鸡肉旁边。看来这是请神仙来我们家吃肉喝酒啊!

“接下来是祭天的重头戏!”爸爸激动地说,“放五十响鞭炮,今年就由你来放吧。”“啊?”我吃惊了,“鞭炮会炸到手的!”“没事,你拿着这只香,把引线点燃了就赶紧跑开。爸爸相信你可以的!”爸爸摇摇手里的香,微笑望着我。

好吧,既然爸爸都说我可以的,我哪能有不放的理由呢?于是,我们把一大长串的鞭炮摆到院子外面,然后我点着香,小心翼翼地往鞭炮的引线上碰了一下,顿时,绿色的引线冒出金色的火花,我吓得立刻夹起“尾巴”,朝着院子里落荒而逃。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在我身后炸响,真壮观!那一地鞭炮碎,就像为神仙铺成的红地毯,迎接着神仙的到来。我看着这勇敢的杰作,内心涌出一股得意,犹如登科后的诗囚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传以前祭天是古代天子才能主持的活动仪式,十分隆重热闹,现在进入到我们百姓家,人人都可以向上天表达自己的感恩,祈祷新的一年的愿望。我想,祭天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还是家乡习俗文化的一种传承!

家乡的习俗作文(九)

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我们离不开的一种美食它洁白如玉,它鲜嫩多汁,饺子的外形基本一致,而现的种类可以说是千差万别,荤馅的有牛肉,羊肉,猪肉,鱼肉之类,而素馅种类更加丰富,例如韭菜,胡萝卜,西葫芦等。而吃饺子基本是在春节除夕,还有冬至,几个重要的日子里?

今年的大年三十儿我和爸爸在家里一起包饺子,在包饺子之前我们购买了面粉,大葱,牛肉,姜,酱油等材料,因为我最喜欢吃牛肉大葱馅儿的,所以我准备的是牛肉大葱。

爸爸将面粉倒入一个小盆里,然后将水也倒进盆中,爸爸和了一会儿面后,用保鲜膜将盆封上,听爸爸说这叫做醒面。把盆放一边,我们就开始分工合作,我负责剁大葱,爸爸负责切牛肉。

我先把大葱最上面干的部分切了下去,然后将大葱清洗干净,接着将大葱划开,然后细细的一块一块的切。爸爸将牛肉切成条,再将条切成丁,这时面也正好醒了。

爸爸将面团放在面板上,我们继续分工合作,爸爸揉面,揉好面后我搓条,然后爸爸切块,我按小面团,我与爸爸一起擀面。爸爸左手拿着面团右手按压,右手按压完后,左手又将面团放回按压的地方,然后继续按压,咱们一直按下去,直到最后有粘性为止。面已经做好了,爸爸将面团切成一个一个的长条,我们就开始搓,没一会儿长条就从参差不齐到非常的圆乎均匀。爸爸就将长条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轻轻按压之后,我们将这些小面团儿一个一个改成大面皮,将他们一个一个垒起来,没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饺子皮,现在该作最重要的一步了。

我将最上面的一块饺子皮拿起,放在手心,然后右手拿起筷子,将牛肉大葱的馅儿轻轻放入饺子皮中,再把筷子放桌上,两个手的手指和大拇指指尖在饺子皮的两端提起,粘在一起,并放在桌上,放到桌上后,我将两边的面皮也按在一起,这样一个饺子就做好了。

包饺子也是个技术活啊,需要机械性的将一小盆馅儿全部放入饺子皮中,然后将饺子皮周围捏出花样,这样一个饺子才算合格。

我们将饺子放入竹垫子上,到最后饺子,在竹垫上已经摆满了。

“开锅了!”

看着盘中的饺子,我真是垂涎欲滴啊!毕竟这可是我们劳动后的果实啊!

家乡的习俗作文(十)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吃团圆饭是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原来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长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久而久之,过年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当然,过年吃饺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实饺子蕴含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一是过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吃腊八粥是我们这儿过年的前奏,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这不,我们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腊八粥。一出锅,香气四溢,我这只小馋猫一眨眼间,从十米外跑到了这儿。口水都馋的流下来了,实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气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我从来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们杭州,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就是在清扫的时候,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节的由来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岁寒将尽,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欢乐的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